1998年抗洪救灾情况如何?

一、1998年抗洪救灾情况如何?

回顾1998年的抗洪斗争,长江决口,九江告险,靖江分洪。武汉、九江全线告急,但领导在前线,解放军不曾后退,保护着身后的人民。


严重洪涝灾害,全线告急


诚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水旱灾害是我国人民常见的自然灾害。去年安徽分洪、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年年初,浙江又迎来了一场干旱,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与自然“斗智斗勇”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遭遇过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了洪水,保卫了我们的家园。


1998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突然席卷中国,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受灾人口达2至23亿。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等省份受灾最严重。此次特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0亿元。


这场大洪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深刻记忆。20多年过去了,解放军“与大堤同生共死”的誓言似乎依然在回响。被解放军从洪水中救出的孩子们已经参军报国。成了我最想要的。


1998年6月中旬,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遭遇暴雨,导致长江流量急剧增加。下游地区形成外涝内涝的严峻形势。其中,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达到10-28米,为历史首次。三高水位;楚河小桥站最高水位达到11-29米,超过警戒水位1-79米。


7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大通站最大流量达到82300立方米/秒,创历史第二高。尽管今年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有所下降,但嫩江、松花江均遭受了150年以来全流域最严重的洪水,全国防洪救灾压力巨大。巨大的。


今年夏天,党中央发出命令,30万余解放军兵力奔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协助大规模抗洪抢险,统筹军民民间行动,直到毁灭性的洪水被击败。


九江暴发洪水冲顶


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江西九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位于长江边缘,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围湖造湖建设,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防洪蓄洪能力自然大大削弱;长江九江段也因泥沙堆积而在此。变成了一条悬空的河流,河堤明显高于九江的城镇。这一直给九江的防洪压力很大。


1998年夏季,由于连续暴雨,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随时可能出现倒流;长江流域的形势更加严峻。半个多月时间,九江段水位上涨7米多,洪水威胁迫在眉睫,无数解放军日夜巡逻,加固堤防,防止决口,保护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8月7日,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九江大堤决口,汹涌的洪水瞬间淹没了九江市区。九江42万百姓陷入巨大危险!


当然,危机是有预兆的,人民子弟兵也提前发现了这个预兆,但很快大自然就会让人类知道,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当天中午,炮兵团反坦克连指导员胡伟军发现了危险的征兆4号门以东200米处的一处泉水中涌出浑水。


这冒泡的泉水意味着大堤又要决口了,于是解放军战士立即上前堵漏,但还没等封堵成功,九江大堤的腰部就出现了管道涌浪!管道浪涌是一个更危险的迹象。管涌的出现,意味着堤坝随时可能崩塌,悬在九江头顶的洪水随时可能冲下。


于是,六名解放军战士立刻跳进管道,开始堵塞。然而,自然的力量最终还是超出了人力的力量。士兵们几乎立刻就被急流冲走了。管道继续加强,大坝开始崩塌。随后,解放军迅速开始将装满岩石的卡车推入长江,试图用卡车来阻挡管道涌动,但仍然不够。卡车很快被河水冲走,滚进长江里无影无踪。


13点50分,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九江大堤决口,洪水涌入九江市区。所过之处,都是废墟,一片汪洋。


怎样堵住管道?还有比卡车更大、更重的东西可以抵御洪水的冲击吗?这是一条船!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九江市代市长刘吉福迅速做出决定,船沉了!九江最后的好运可能是附近恰好有一艘载有1600吨煤炭的大驳船。防汛指挥部依法征用该船,并将其沉入长江。


16:45沉船被宣告成功并且成功了!沉船可以阻止管道浪涌!于是征用了七艘船,全部沉入长江,以堵住缺口。


滚滚洪水被沉船挡在了九江城外,但河水却从每一个缝隙里钻进来,从船缝里喷涌而出。九江的危险还没有完全消除!接下来,必须在洪水中修建一座弧形围堰,将洪水完全挡在九江城外。


此刻,解放军三个团长带头,九江军民紧随其后。大家齐心协力,奋战5天5页,终于围堰完工了。


1998年8月12日,是一个更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九江大堤决口被成功封堵,九江得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那年夏天洪水的结束。更大的危机还在等待着中国人民。


二、安徽省河流分布?

安徽省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塘江三大水系。苏县北部地区有一小部分废黄河和一小部分沂沭泗河流域复兴河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米。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吉水齐名。大量泥沙堵塞淮河入海末端——清咸丰元年洪水使淮河冲破洪泽湖江坝三河,向东南流入长江江苏省三江营河流域。淮河结束独立入海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废弃黄河已比沿线地面高出7至10米。黄河侵占淮河的660多年来,经常爆发并向南蔓延。安徽与淮北、淮河沿岸接壤,造成严重后果。淮北平原的河流淤塞,沟渠被排干,池塘被夷为平地。洪水所到之处,河道两岸淤积,大多形成宽阔的天然堤坝,阻塞地表排水。淮河干流普遍淤积,受下方洪泽湖水位支撑,泄流不畅。河流两岸的低洼地区形成了许多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一到汛期就被淹——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最后在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流全长1000公里——流域以西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脉,分黄河支流伊洛河流域和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北以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岸为界,以兰考至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岸为界,划分为蜀泗河流域。南经桐柏山、大别山、通阳运河、东川长河以及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江、皖江、巢湖、楚江等水系;东临黄海——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苏北平原,尉犁运河以东,荒河以南黄河、通阳运河以北、东川场河,总面积22440平方公里。水向东流,直入大海。淮河干流实际集水面积164560平方公里——淮河安徽段,位于淮河中游,以河南交界的红河口为起点经安徽,下至皖苏交界处的红山头。河流长度430公里。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例为1/5000至1/10000。萧、睢、苏、陵、泗县北部多低山残丘,海拔一般在50米至100米之间。最高峰萧县关山海拔408米,淮北市象山山顶342米,宿县千山312米。米,泗县屏山海拔119米——沿淮河两岸,有海湾、洼地、湖泊,是淮河的滞洪排涝区——淮南主要是丘陵地区,大别山西部山脉最高,有白马尖、天堂寨,海拔分别为1774米、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明显降低,丘陵丘陵连绵,向东北延伸至洪泽湖以南,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海拔一般在50米至100米左右,有的超过300米。张八岭的北君山等山丘高399米。怀寿县下部分布着浅山。淮河干流坡度平缓,平均0.02。流经峡山、景山、浮山三峡。形势危急——正阳关集干支河上游各山区水源,总控制面积91620平方公里。号称正阳七十二道,包括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嵩山等,都是淮河主要洪水源头——干流平渠流量不足1000红河口至正阳关每秒2500立方米,正阳关至卧河口每秒2500立方米,卧河口至红山头每秒3000立方米。米每秒-


河两岸支流众多,左岸有红河、古河、润河、颍河、西淝河、前河、过河、涿通河、绥河等,还有大型人工河流新便河、磁槐新河,一般起源较长,具有平原河流的特点;右岸有石河、沣河、济河、淝河、东淝河、姚河、小溪河、赤河、白塔河等,均发源于江淮流域北侧,短流。它具有山地河流的特点——淮河沿岸湖泊众多,分布在支流入口附近。湖面很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角岗湖、四方湖、香剑湖、沱湖、天镜湖等;右岸是城西湖、城东湖、瓦部湖、高唐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邑湖、洋湖等——安徽省边陲的淮河地区,历史上发达水利较早,如寿县郫县绍,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灌溉农田数千公顷。通济运河横贯苏、灵、泗三县,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漕运隧道,从12世纪开始,经历了黄河接管淮河的600多年,最终被废弃。到1949年,淮北地区水系紊乱,河沟堵塞,皮塘沟渠堵塞,大部分被夷为平地;淮河干流淤塞。地势浅,有洪泽湖顶支撑,浮山底与湖底、河底成反比落差,排水不畅。该地区洪水频发,甚至干旱和蝗虫同时发生。它的真实反映——1949年以后,整治淮河干支渠,开挖排水沟,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尽管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洪涝灾害仍然严重,但治水成果却很大。消除危害、提高效益取得长足进步,促进了工农业的蓬勃发展。


三、苏州有水灾吗?

苏州发生洪水。


1999年,太湖流域汛期发生洪水。苏州6月至8月降水量达1162毫米,其中6月降水量达632毫米,是常年的3至9倍。频繁的暴雨导致太湖水位暴涨,最高达到5-08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因此,太湖沿岸村镇田间的水与河水相等。秋季秧苗被水淹没,水稻收成不佳。许多城镇居民家中都有水。许多小巷的积水深达1米。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给该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1998年哪条河流引发了洪水?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


1998年,长江又发生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洪水。6月中旬以来,由于连续暴雨和洞庭湖、鄱阳湖暴雨,长江流量迅速增大。受上游来水和潮汐洪水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超过警戒水位。7月6日南京站最高潮位达到9-90m。


苏南地区梅花花期从6月24日开始,7月6日开始。由于沿江涨潮,内河排水受阻,造成外涝内涝形势严重。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小桥站最高水位11-29m,超警戒水位1-79m。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受长江上游连续7个洪峰叠加和中游支流汇流影响,大同站流量最大达到8.23万立方米/秒8月2日的洪峰流量仅次于1954年,为历史最高流量。二。


7月29日南京站最高潮位为10-14m,位居历史第二,并持续17天在10-0m以上。镇江站8月24日出现高潮8-37m,仅比1954年低1cm,位居历史第三位。


本文为诸位介绍的南京滁河区大雨,以及1998年抗洪救灾情况如何?相应知识,就解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