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分享」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抗疫精神,努力成为时代青年?


一、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抗疫精神,努力成为时代青年?

1、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积极运用专业知识科学抗击疫情。带头支持当地医疗救援。


2、建立心理服务团队,提供心理咨询,撰写防控科普文章,保障群众心理健康;积极创作抗疫防控主题作品,增强宣传效果,弘扬社会正能量。


3、成为社区防控志愿者,守护卡口、检测体温、收集统计信息、宣传发布信息,协助当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社区健康防护墙。


4、成为生活保障员,购买药品、分类蔬菜、运送物资,为人们正常生活架起桥梁。


扩展信息


一、“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价值基因,弘扬我国革命道德进步力量,彰显社会主义时代道德,提升新时代人民道德品质和社会文明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勇敢、忠诚、责任的英雄事迹,挖掘抗击疫情故事中蕴含的精神实质,从抗疫典型中选拔好人,创新抗疫英雄事迹。赞扬方法和载体,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


3、教师要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立志成才。


二、抗击疫情先进人物的个人小故事?

廖亚斌年近70岁,个子不高,但胆子颇大。作为好丽丽社区第五个党支部,社区召开第一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后,她迅速招募了17名志愿者,开始投入抗疫工作。


廖亚斌总是说“时间不等人,我们正在与病赛跑!”防控初期,志愿者们在她的带领下,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入户前期,她虽然年事已高,但斗志满满,带领志愿者一一上门索取登记。没有电梯的老小区、22栋楼、62个单位,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也有过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而感到疲惫的时候,有时上下楼梯都要停下来好几次。


我们没有抗击疫情的经验。如何更好地防控疫情?自我保护?她到处求助,通过志愿服务,得知志愿者姜永珍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退休医生,于是她亲自上门,请姜阿姨提供疫情培训和指导。为志愿者们普及防控和自我防护知识,让大家志愿者在日常防控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有效开展工作。


2月18日晚,一名居民未出示通行证、未戴口罩,闯入哨所。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她不顾危险,用身体挡住了入侵者,导致腰部受伤。可第二天一早,这个倔强的女人拖着病痛的身躯,微笑着,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防疫前线……


三、抗疫故事简短吗?

第1条


他是院长,也是病人。他的名字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ALS患者。虽然行动受限,但他已经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30多天了。他每天接听数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紧急事件。他无暇照顾感染新型冠状病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说“我感到很愧疚。我可能是一个好医生,但我不是一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担心她身体上承受不了,我也担心她会受不了。”会失去她的!”一个在别人眼中是脾气暴躁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心爱之人的深情,让他的眼眶湿润了。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与病魔争取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打败时间,完成重要的事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让更多的病人从病中恢复过来。”“以后我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呢?”张院长,您无私、无私、无畏的对人民的热爱,展现了您的英雄、硬汉形象。


第2章


1月29日,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我做出了决定。从年底到现在所有医生都会更换,全部换岗。我该换谁呢?换成部门里的所有员。员宣誓时不是说过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迎难而上吗?


所以我召开党组会议,说平时你们可以喊员的口号,但是这个时候,我不管你们怎么想。对不起。现在你立即走到我身边。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你都得上去。不管你是因为信仰心理上去那里,还是因为党的约束去那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必须去那里。“一个字,满满的正能量!


一不小心成为“网红”后,不少媒体想采访张文宏,都被他拒绝了。“再多一点时间,我们或许就能多救一名病人。”


第三章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传染病专家。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的诊治。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为浙江战胜非典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春运高峰、武汉疫情蔓延之际,她顶住压力,多次建议“封城,保全国健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的传播。这一举措挽救了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也自愿驻扎武汉,与武汉医护人员一起救治患者。她是一位绝对的医生。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连续七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生怕转眼之间,新鲜的生命就会从她的指缝中溜走。


她走在时代前沿,率先推出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治疗COVID-19,有效抑制了COVID-19病。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疫苗,她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第4章


“我们的年夜饭就是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我们只是站在一旁拿着碗蹲在角落里吃。”


1月24日除夕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挖掘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那天正在下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冲进了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近7000人在幕后奋战。虽然高强度的劳动下,每个建设者都非常疲惫,但王伟说,每个人都很兴奋,就像“被注射了血液”。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年轻人。他听说他开的挖掘机叫“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后,他忍不住和小编闲聊“从现在起,我的小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要当爷爷了,我可以告诉我的孙子,我们做出了贡献”过去的武汉,过去的祖国!”


第五章


2月12日晚,提前下班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用品,用手轻轻揉搓自己的脸,试图缓解脸上因佩戴隔离口罩而留下的痕迹。很长时间。虽然她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露着坚毅和坚毅。


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起了自己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还在医院发热门诊担任专职护士。春节前,她进入发热门诊值班,整个春节假期连续十几天在一线工作,没有休息。同事关心她,说“别那么辛苦了,休息一下吧。”她笑着“没关系,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做谁来做?”家乡的亲戚曾她“过年你会回来吗?”她只能说,因为工作忙,可能回不来了。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班。她只忍心想念年幼的孩子,提前将他们送回了家乡。就连年夜饭,医院里也只是匆匆吃完。


王欢欢每次进入发热门诊时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穿脱防护用品的次数,她经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毫无怨言地工作。


由于基础扎实、功力深厚,她还承担起了发热门诊护理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和结账处的非医护人员如何做好防护。并规范他们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会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题。不仅如此,她细心发现,大部分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都非常紧张、害怕,于是她主动与患者聊天、安慰。很多病人在她的指导下都平静下来了。每当看到患者轻松的表情,她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心里暖暖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对抗中,发热门诊一线医务人员是先锋。他们奋战在一线,尽心尽力,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第六章


李文亮,男,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前曾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在2019年12月30日首次向外界发出防护警告,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名82岁的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他说“我们平时接触病人时,不会采取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没有发烧,所以我粗心了。然而,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她的CT扫描完成后,我高度怀疑她患有病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毛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常见的病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已排除。不过,由于医院没有检测确诊患者的试剂盒,所以当时未能确诊她的诊断。她于1月8日住院,我于1月8日出现咳嗽症状1月10日。后来,他的病情也出现了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蔓延,我不想当逃兵。康复后,我还是要上前线。”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今年是疫情爆发的一年,也是最感人的一年。这一年,无数英雄为我们展现了大爱大义,无数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被我们铭记。知道了,让我们在非常时期流下热泪,向这些平凡的英雄致敬!


1十大抗疫英雄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再次奉命亲自负责这次探险。他敢于发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声令下,整个人都不动了。他是一位院士、一位战士、一位国士。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疫情第一线,艰苦奋斗,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终结者,缩短了核酸检测时间,加速了诊断。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他更像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一边调侃人们,一边治愈疫情带来的创伤。“什么药最有效?人体免疫力”“你也是居家隔离的战士,病已经把你闷死了”、“都在夸医生,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救火”“防患于未然、防盗防同事”已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句名言。


5、张继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疫情第一报告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紧急救治患者,“这次我的眼泪都流完了!”


6、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钟先生齐名的国家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权威专家,大胆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想法,让武汉快速建成三所“方舱医院”仅用了24小时。“方舱医院”新增床位4000多张,是火神山医院床位数量的四倍多。


7、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利用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了中、轻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


8、张定宇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疫情狙击手,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却依然奋战在疫情第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打败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中赢回更多的病人。”这位硬汉、狙击手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新型冠状病。狙击,狙击,再狙击。


9、张思兵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卫生服务部主任。2003年抗击非典那一年,他和所在医院实现了三个“零感染”,并援建了小汤山医院。这次受邀抗击疫情,他必须做好治疗过程,因为过程很重要。


10、王兴焕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一切为了病人”是王兴焕的座右铭。“尝试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截至2月16日,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总数近600人。


李兰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英雄。


李兰娟院士,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传染病专家。他现在75岁了。


武汉疫情爆发时,李兰娟院士坚持带队驰援武汉。他还表达了一位国家大医、大学者的真知灼见。一是断定新冠病可以人传人,二是敢于第一个提出封城,三是亲自到第一线抗击病。


四、抗击疫情先进集体事迹?

疫情前线是战场。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单位充分发挥媒体和优势,直接抗击疫情,让信息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